<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的当前位置:本地动态
        本地动态
        刘文华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发布日期:2023-02-22
        信息来源: 字号:[ ]


             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本届政府开局之年,我们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姿态,迈出了坚实有力的第一步,展现了鼓舞人心的新气象。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难中求成稳增长,经济运行稳中提质。面对“三重压力”和超预期因素冲击,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顶格落实国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制定我市稳经济51条、服务业复苏20条、工业企业复工复产20条、扩大有效投资18条等举措,坚持专班推进、定期调度,持续开展纾困解难、政策宣传入企服务,扎实推动各项政策精准落地、直达快享。狠抓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指挥部和分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实施“百项堵点疏解行动”“百日攻坚行动”,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级补助资金、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额度38.56亿元,省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71.2亿元,全市产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5.5%、53.7%,均排名全省第一,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5%。实施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发放政府消费券和汽车补贴1.75亿元,带动消费19.7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规上工业企业增加35户,营业收入增长7.6%、利润增长2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0.7%,牢牢稳住经济基本盘。

          挖潜增产扛责任,能源保供圆满完成。坚决扛起能源保供政治责任,逐级签订保供责任书,统筹产能释放、生产调度、运力保障,坚持日调度、日跟踪,以日保月、以月保年,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和煤炭生产满负荷高位运行困难,千方百计增产保供。全年完成原煤产量6898万吨,增长1.1%;发电量262.5亿千瓦时,增长16.4%,均创历史新高。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实现“四个百分百”。我市每天约2万名煤矿工人日夜奋战在井下生产一线,为能源保供作出了阳泉贡献。

          坚定不移抓转型,动能转换势头强劲。深入实施工业赋能育新战略、数字经济优先发展战略、服务业扩容提质战略,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提速。传统产业加快升级,建成华阳一矿、新景矿2座智能化煤矿和57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4.5%。完成阳光电厂、河坡电厂“三改联动”改造任务。投入技改奖补资金1.1亿元,支持水泥、耐火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7%,快于传统产业10个百分点;非煤工业增加值增长17%,快于煤炭工业10.6个百分点。盂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已完成预可研;高新区青于蓝储能项目开工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申报省示范点;华钠钠离子电芯、华储光电光伏组件项目建成投产。中能建平定二期风电项目并网发电,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达到221.8万千瓦,“绿电”装机占比提高2.6个百分点。多氟多六氟磷酸锂、中烨负极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新材料产业增长13.5%。盂县欧冶链金等废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落地,金属废料加工业增加值增长6.3倍,节能环保产业增长25.2%。开展服务业攻坚行动,华远陆港大宗商品交易公司、云仓物流投入运营。布局建设便民市场和夜经济集聚区,“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开园运营,城区被列为省级夜间经济试点城市,滨河新天地、兴隆步行街分别被评为省级步行街和省级夜经济生活集聚区。

          创优环境搭平台,市场主体逆势增长。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扎实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制定“1+1+10+1”政策体系,构建链长制、专业镇等十大平台,推动新能源电池、新型碳基材料等9条重点产业链集群成链,支持12户“链主”企业、20户“链核”企业发展壮大,重点培育耐火、砂陶、新能源电池等专业镇,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6户。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五有套餐”,66个高频审批事项实现市域通办,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全程可网办率达97.3%,“证照分离”改革惠及企业1.4万户,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通过国家验收。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3万户,增长32.1%;新登记4万户,增长170%;企业数量3.3万户,增长21.2%;涉税市场主体6万户,增长25.8%;规上法人单位达到904户,增长4.1%。

          改革创新求突破,发展活力持续释放。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22户“僵尸企业”破产程序全部终结,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分离办社会职能和“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创出阳泉经验,市属国企资产总额增长4.8%,营业收入增长3.6%。政府性融资担保市县一体化改革顺利完成,地方金融机构清收处置不良资产42.7亿元,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是全省唯一无高风险金融机构地市。农村改革不断深化,郊区“五有五建”乡村治理实践路径、东梁庄村农村土地二轮到期延包试点经验成为全国样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前完成“百万百村、十万清零”目标。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阳泉产业技术研究院升级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级创新平台增长33%,新增国省“专精特新”企业24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17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家以上,培育高科技领军企业4家,发展动力更加充沛。

          统筹城乡促融合,发展空间不断拓展。聚焦建设中部城市群东翼,突出“六协同六率先”,签订中部城市群“6+1”合作协议,太行城镇带、盂平寿昔城镇组团列入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规划,青银高速旧关至太原段改扩建工程列入全省省道网规划。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国土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用地保障持续增强。加快城市扩容提质,完成供水、供热、老旧燃气、建成区雨污分流排水管网改造260.9公里,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42个、122.7万平方米。万达广场开业运营,奥特莱斯商业中心加速推进,市中心医院开工建设,生态新城开发步伐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特”“优”“精”发展,打造“1+10+100”富硒农业全产业链,与山西农业大学共建富硒产业研究院,培育富硒农产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6个,认证富硒农产品52个。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建成高标准农田6.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4.7亿斤。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提升行动”,改造农村户厕1.5万个。平定县获评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盂县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平定县甘泉井村、盂县泥河村、郊区固庄村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郊区咀子上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7个村列入第六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国道307、207线阳泉市绕城改线工程全线贯通,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阳泉境内主线贯通,“四好农村路”完成285.7公里,城乡道路更加通达顺畅。

          四治一体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扎实开展碳达峰阳泉行动,72家重点用能单位接入在线监测系统,开展节能监察和诊断,能耗强度完成省定任务。新能源车辆增长44%,充电桩达到2343个,车桩比4.1∶1,居全省前列。绿色出行比例达71%,成功创建全国绿色出行城市。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城市,被列为“十四五”时期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造林绿化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2.3%。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夏季臭氧和秋冬季大气治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空气质量居全省3个重点保障区城市第一。PM2.5平均浓度下降4.7%,改善率排全省第5;优良天数增加8天,比例为73.7%,排全省第6;水质优良国考断面占比达到80%,劣Ⅴ类国考断面全部退出。

          用心用力惠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市首家市级零工市场启动运行,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招聘活动,新增3家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城镇新增就业196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分别提高1836元和1027元。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9所,新建平定评梅学校,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020个。16个教育集团开展办学试点,覆盖全市44所中小学。启动“智慧教育示范市”建设。持续推进“双减”工作,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组建职教集团。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和实训基地分别入选全省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和高水平实训基地。工程技术学院建成“矿区生态修复与固废资源化”省级重点实验室。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设数字媒体技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新专业。深入推进“三特兴医”工程,新增省级重点专科2个、市级重点专科8个,市三院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市疾控中心搬迁新址。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参保率、缴费率、待遇领取率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在全省率先完成房屋产权登记确权颁证“清零行动”任务,惠及群众9万余户。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开展文化下乡演出1万余场,推出沉浸式人文体验剧《遇见娘子关》,平定紫砂艺术展、百团大战陈列展获得全省第二届博物馆精品陈列展览推介,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深入,在国内国际大赛上阳泉籍选手屡创佳绩。安全稳定持续向好,深入开展“两个行动”,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连续151个月杜绝重特大事故。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等专项行动,平安阳泉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担当作为抓落实,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政治引领,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清廉政府建设,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268件、政协提案358件,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2件。完成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平台建设,获批全省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试点。把狠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1+N”抓落实工作机制,优化“13710”督办功能,形成抓落实的闭环管理,政府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2023年工作安排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约束性指标按照国省要求全面完成。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当前,尽管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但阳泉进入新一轮机遇期的大势不可阻挡,随着宏观经济政策叠加发力,中部城市群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全市战新产业蓬勃发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高质量发展的韧性更强、后劲更足。面对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开拓新局面,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市委“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同步推进产业转型和数字转型,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阳泉贡献。

          做好十方面重点工作

            (一)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新支撑

          推动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围绕“五个一体化”,做好煤电这篇大文章,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坚决完成能源保供任务。抓好电煤稳价保供。推动洗选煤企业改造升级。加快建设新型综合能源体系,推动阳光电厂二期、鑫磊电厂建设,西上庄电厂8月底前实现双机投运,同步建成西上庄500千伏外送通道;开工建设华润等6个10万千瓦光伏风电项目,粤电西烟等4个10万千瓦项目年内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推进盂县、郊区两个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加快高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推进青于蓝、弘盛通等独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盂县上社抽水蓄能电站年内完成核准并开工。推动装备制造业延链强链。煤机装备发挥华越、华鑫、丛鑫龙头带动作用,推进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通用装备以阀门股份、建工申华、哈德托普等骨干企业为重点,加快技改升级。光伏装备重点推动华储光电稳产达效,加快引进上下游企业。加快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推动多氟多六氟磷酸锂二期、高端PVDF树脂等项目投产,加快中烜、中冀投、贝特瑞等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建设,推进华阳华钠电芯投产达效。大宗固废利用产业集群,抓好大地海科、中科泓源等粉煤灰、煤矸石固废利用项目建设,发挥欧冶链金、天元绿环等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带动作用,引进再生铝、废旧家电、废旧汽车、废旧电池等回收利用项目。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新型半导体产业。以电解铝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铝合金深加工产业。推动PBAT可降解塑料及制品项目达产达效,加快煤层气制金刚石工业化量产。

          建强开发区主阵地主引擎。滚动开展好“三个一批”,抓好新兴产业谋划和在建项目投产达效。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推动向开发区赋权再升级。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厂房,完善供热、供水、市政路网配套,提升园区承载力。加强差异化考核。高新区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力争进入国家级高新区考察名单;平定和盂县经开区在全省排位稳步提升。

          发挥链长制专业镇集聚作用。链长制突出龙头引领、联动发展。聚焦九大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重大项目攻坚行动,谋划引进一批提档升级快、承载能力强的企业。建立全流程跟踪服务、全要素协同保障、全过程常态推进机制,支持“链主”“链核”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带动链上企业做大做强。专业镇突出一镇一策、梯次培育。重点培育耐火、砂陶、新能源电池、矿用系列材料等市级专业镇,争取获批省级专业镇。大力推进“专业镇+市场主体”培育模式,提升专业镇主导产业优势。

            (二)全力扩投资促消费,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强化项目第一支撑。抓实谋划储备,围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六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和九大产业链,加大项目储备包装力度,做实“五张清单”,动态完善项目储备库。加快项目推进,发挥重点工程牵引作用,落实省市重点工程“指挥部牵头抓总、分指挥部板块化推进”工作机制,健全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链条,全面提升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效率。强化要素保障,扎实开展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攻坚行动。落实用地预审简化政策,保障项目用地需求。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资金支持,破解项目融资难题。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建立由市级领导牵头负责、部门县区和“链主”企业参与的招商专班,发挥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和商会作用,构建市县一体招商大格局。紧盯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组织专题推介活动,精准开展长板招商、以商招商、滴灌招商、会展招商。探索招商部门“三化三制”改革,提高招商市场化、专业化、精准化水平。出台激励政策,推动招商引资规模再突破、质量再提升。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落实好省促进民间投资40条政策,常态化向民间资本推介优质项目,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多措并举提振消费。广泛开展促消费活动,适时发放政府消费券和消费补贴,促进重点领域消费加快恢复。持续改善消费环境,再谋划打造一批重点商圈和特色街区、夜经济集聚区,不断提升城市“烟火气”。提速发展文旅产业。实施百里太行山水画廊项目。推进小河评梅景区4A级创建工作。丰富“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经营业态。发展红色游、研学游、生态游、工业游。举办首届文旅发展大会、第二届红色文创设计大赛、娘子关女子半程马拉松比赛、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自行车大赛。培育壮大服务业新业态。发展直播经济、壮大楼宇经济,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全力推进数智新城建设,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涵养数字生态。编制数智新城发展规划。出台支持网络直播、人才引育、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创建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数字经济园区,加大通信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工业类开发区数字化转型、数字应用等方面省级资金争取力度。成立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构建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体系。夯实数字基建。新建5G基站1000座以上。实施“千兆光网”升级行动,打造“双千兆”网络城市。加快云峰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力争全市服务器规模达到30万台。集聚数字产业。依托中电产业园,引入摄像头、激光雷达等电子信息智造类企业。加快车路智行创新生态示范区建设,引进自动驾驶研发测试和示范应用团队。推动无人驾驶公交车、出租车、售卖车示范应用量级提升,在物流、矿车领域布局自动驾驶应用场景。依托智创城7号,发展大数据与软件服务业。加速数字转型。完成16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设,推进华阳二矿、潞安五矿、燕龛、荫营、上社、汇能等6座智慧矿山建设。加快智能网联重载货运车路协同试点建设。挖掘数字农业典型应用场景,培育一批数字农业示范企业。拓展智慧应用。深化省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成城市运行指挥中心,拓展城市物联网、数字驾驶舱、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环保等场景开发应用。加快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ETC智慧停车场等项目建设。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城市管理“一网统管”。

            (四)全力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平定华远陆港、盂县亿博物流园项目,争取开通中欧班列及天津港货运专线。实施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提质工程。鼓励商贸流通业设施升级、模式创新,支持县域商业体系项目建设,推进公益性农贸市场建设。完善质量基础设施,搭建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开工建设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实验科研楼项目。打造市场主体集聚平台。今年重点打造四类平台。乡村e镇、农业龙头企业、文旅康养集聚区、高水平“双创”平台。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握“三无”“三可”要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推进“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完善“互联网+监管”,开展“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强化各级政务大厅帮代办服务能力,发挥“12345”政务服务热线功能。加强市场主体一揽子政策绩效评估,实施好营商环境3.0版改革。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全面贯彻“两个毫不动摇”方针,落实负面清单制度,坚决破除隐性壁垒。建立涉企政策“一站式”平台。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用好应急周转金。组织产需对接,帮助民营企业开拓市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健全领导干部包联民企制度,建立完善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开展“政策找企业、服务到企业”等入企帮扶系列活动。

            (五)全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商贸流通类企业整合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公益类企业降本增效,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推进粮食企业改革,实现储备与经营分离。支持融盛集团做优做强。健全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体系,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工资与效益联动机制。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健全现代预算管理制度,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完善大事要事综合协调保障机制。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严控新增债务增量,积极稳妥化解政府债务。构建普惠性金融服务体系,深化政府融担机构市县一体化运营改革。继续做好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工作,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强化穿透式监管,加强对中小银行、村镇银行的流动性监测。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落实中部城市群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部署,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大存量用地盘活处置力度,开发区工业用地全部以标准地出让。积极融入全省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建成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计划,新增“晋兴板”挂牌企业10家,争取优秀企业挂牌“新三板”。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大与长三角、大湾区等地区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打造开放平台,启动保税物流中心前期工作。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再孵化培育一批跨境电商企业。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培育一批一体化经营示范企业、“同线同标同质”领先企业。组织参加广交会、进博会、消博会等展会,推动我市“三机一架”、树脂磨具等优势产品出口,持续加强与RCEP、“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往来。

            (六)全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振兴,培育高质量发展新潜力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实施办学条件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启动建设12所、改扩建21所。稳妥推进新高考改革,每个县区办好1所优质普通高中和1所特色高中。职业教育加快中高职一体化发展、集团化办学,启动山西特殊教育产教融合中心建设。支持“一本两专”推进应用型院校和应用型专业建设,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完成智慧教育平台和13所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深入实施“十百千”工程,加强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培训。引育高素质人才队伍。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制定激励企业引才育才配套办法,促进产业人才集聚。

          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挥好政府在科技攻关中的组织保障作用,实施数智新城、产业链、专业镇科技支撑计划,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争取在无人驾驶、智能终端、新能源电池等领域设立一批省级研发平台,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新建中试基地3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完成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任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滚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强度,建立科技型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实行企业研发投入奖励制度,再培育高科技领军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分别达到160家、220家以上。

            (七)全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建强中部城市群东翼。加快基础设施互通,建设山西对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门户枢纽。积极与其他四市开展一体化招商,在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铝镁精深加工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加强文旅协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加快推动城市扩容升级。以“一城一带”为重点,推动中心城区北拓南融。有序推进城市更新,继续开展城市体检。加强城市精细管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扛起稳粮保供责任。建设高标准农田4.6万亩、有机旱作生产基地2万亩,新发展设施农业500亩,粮食播种面积82.7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到4.7亿斤以上。加快发展“特”“优”“精”农业。建设十大富硒农业产业试验示范基地,新建富硒产业基地2.5万亩以上,富硒农产品认证达到100个。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打造20个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改造农村户厕1万个以上,完成1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95%的自然村,创建100个乡村治理示范村。深化农村改革。稳妥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乡村特色产业示范村15个,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脱贫人口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八)全力改善生态环境,擦亮高质量发展新底色

          有序推进碳达峰阳泉行动。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完善智慧能源数据平台功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保卫战。开展扬尘治理专项行动,加强砖瓦工业污染防治,加大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力度,短倒运输逐步实现新能源化。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推进河长制,常态化开展河道“清四乱”,加强入河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实施桃河水质提升及水生态修复、南川河人工湿地生态治理、温河郊区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盂县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等工程,加快推进市污水处理厂新建,白羊墅国考断面稳定达到优良水质,辛庄国考断面稳定达到Ⅳ类以上水质。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重金属和新污染物治理,扎实做好垃圾分类,推进山底河、瀑里村老窑水治理。持续做好“两河四山一泉域”生态保护。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重点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餐厨垃圾和有机废物综合处理、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移建、建筑垃圾资源利用一体化生态工厂、大件垃圾和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厂等项目。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节能减排降碳全民行动。

            (九)全力增进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促进就业增收。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示范园区和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建设,举办好星火创业大赛。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叫响木子管家、阳泉月嫂等特色劳务品牌。加快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动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扩大农民外出务工就业规模。

          强化社会保障。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全面实施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规范社保基金管理。实施差异化分类帮扶和精准化社会救助。完成市殡仪馆迁建项目。

          建设健康阳泉。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三医联动”。加快推进市中心医院新建、市三院改扩建,抓好15个省级重点专科、10个省级标准重点专科、71个市级重点专科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扎实推进爱国卫生运动。优化人口发展战略。

          繁荣文体事业。持续推进“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市保修缮三年行动计划和低级别文物保护修缮。积极发展文博、文创、文旅产业。实施市体育场、体育馆提质改造工程,完成射击射箭馆后续工程,打造“漾泉”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品牌赛事,努力在省十六届运动会上取得更好成绩。

          今年,市政府将在办好省定12件民生实事的基础上,再新增3件: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新建改造一批综合公园、口袋公园,为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生活保障、更加优质的活动空间。

            (十)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发展,守牢高质量发展底线

          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稳妥有序执行“乙类乙管”。全面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做好分级分类诊疗。扎实做好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学校等重点场所防控,强化对老幼孕残群体和严重基础病患者等的服务保障。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持续深化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安全治理。做好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着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常态化化解信访积案。健全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制度。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确保水电气暖充足稳定供应。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我们要树牢“五种理念”,落实“四为四过硬”要求,加快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具体包括加强政治建设、强化法治建设、建设清廉政府、注重调查研究、狠抓工作落实,确保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真正落地、全面落实。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